查看原文
其他

徐小平、罗永浩、李笑来……那些从新东方出走的创投人

彩虹Shaw 创业邦 2019-04-10



3月28日,“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新东方在线成功赴港上市,让老牌教育企业新东方集团以新的姿态重回媒体视野中。


在创业圈, 新东方被称为教育界“黄埔军校”。


2018年6月初,新东方名师周思成宣布离职并发布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在线英语暑假班课程。半个月不到,思橙教育正式成立,同时设立了北京和湖南两个分公司;3个月的时间,暑假班报名突破4万人次,总营收过千万。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在线教育创业团队,这是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出走的创业者中不得不提到罗永浩,任职6年后,2006年他离开新东方。2012年创立锤子科技,赶上了国内智能手机创业的黄金期,靠“工匠精神“的标签吸引了大批男性用户。2018年5月在鸟巢的发布会,共有3.7万人参加,足可以看出锤子手机是有不少粉丝。


早年的罗永浩


除了创业者,更有代表性的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的徐小平,和俞敏洪、王强将英语教学从违章建筑里讲课开始,做成一家纽交所上市企业。2006年,他选择离开新东方成立真格基金,开创了新的投资之路。


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他表示新东方算是中国创业群体里最早的成功代表。他笑称,新东方出现了很多优秀创业者的秘密是:“讲课出身的人天然就会说,你说谁能说得过罗永浩!”


徐小平:为什么新东方能出这么多牛的投资人和创业者


名师“出走”对新东方来说,可以说见怪不怪了。离开了新东方的他们带着新东方系的光环在教育圈摸爬滚打,当然有做得十分成功的,但并不是每个都能一直闪亮在这个圈子里。


邦哥盘点了下这个庞大的前新东方名师高管人群(在业内又被称为新东方系)部分创业者离开新东方后各自的情况。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目前,在所整理的部分创业公司创业领域以英语教培和留学服务咨询为主,集中在天使轮、A轮、Per-A轮融资阶段,朴新教育是唯一在美上市的企业,紧跟其后是一起科技目前是E轮,总融资额约38亿人民币。


分析后不免可看出新东方系创业者的几点特征。


新东方系有哪些特性?

 

1、  合伙人团队基因

 

追溯起源,1993年新东方最初是以个体户夫妻店的形式发展起来,前期廉价又用心的家族成员为其壮大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俞敏洪


随着业务的扩大,俞敏洪开启“合伙人模式”以求借外力来助推新东方的发展,陆续引入徐小平、王强等老同学做合伙人。


一部《中国合伙人》更是让新东方的“三驾马车”合伙模式深入人心。实际上,“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威力不小,有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1年,7年时间内新东方学校培训的学生人数3500人次狂增至25万人次,增加约70倍。



俞敏洪曾说过:“没有徐小平、王强的话,我认为新东方也会做好,但是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一个人走路,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不会太远,一群人走路,也许不会很快,但会很远。”

 

同样,很多新东方人创业都会找曾经的老搭档,组队创业。


2018年6月在美上市的朴新教育,除了创始人沙云龙,朴新的核心团队和收购的学校机构也多来自新东方;

 

2014年,陈向东卸任新东方执行总裁后,与新东方上市前财务管理负责人宋欲晓、前新东方助理副总裁吕伟胜、邓弘等人一同创办跟谁学;


韦晓亮离开新东方后拉上了同在新东方做互联网项目的翟少成成立了智课网;


李哲辞去武汉新东方北美主管的职位后,邀请了在新东方呆了十一年的同门好友李琴,开办正学美途;


……

 

不难发现,合伙人团队的基因是一脉流传的。


2、复制or自立门户

 

从时间来看,新东方共有两次比较大规模的名师出走潮:第一次是2006年新东方上市前后;第二次则是2012年左右,又一批新东方名师出走进入到YY等在线平台,开始开设课程。

 

如果说把新东方20多年来出走的创业者分为两个阶段,可以看出不同时代背后的选择导向。

 

2004年之后,新东方的扩张达到高峰。挑战也随之而来,彼时正是出国留学潮开始的黄金十年,各种英语培训机构林立,一些新东方高管和名师也出来自立门户。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原总裁胡敏创办的“新航道”和原董事江博创办的“江博激情英语”。

 

大多数创业者选择的是与一个新东方相似的道路,复制迷你版的“新东方”。就连罗永浩在办牛博网的同时,也创办了一个“罗永浩英语学校”。

 

进入2012年后,在线教育兴起,教育培训市场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二个阶段的创业者希望借助互联网寻求改变与突破,随之,刘畅创办了“一起科技”,邓弘和祖腾创办了“好学网”......

 

同样,在线教育时代,给了周思成这样的名师创造了非常大的舞台,以前通过线下授课,学生有限,现在通过网络授课,学生可以成千上万。时下,直播,粉丝经济,KOL,自由职业,人工智能,新媒体,网红等新事物的出现,让老师逐渐走向自由和个性化。


3、关注细分领域做“小而美”

 

事实上,从新东方离职,选择与新东方类似业务创业的成功者并不太多。


与新东方“大而全”的机构相比,新一批的创业者更加关注细分的领域做“小而美”,比如,跟谁学的核心是找老师,好学网的切入点是做课程推荐引擎;即便是线下的培训机构也要么专注于K12教辅,要么主攻其他出国考试。

 

不得不提,顶着“小号新东方”的光环在纽交所上市的朴新教育。6月15日,沙云龙也像12年前的俞敏洪一样,站在纽交所的敲钟台上,敲响属于自己的IPO。


曾有媒体称:“系出新东方的沙云龙,并不如其他‘新东方门徒’一样,用PPT塑造商业帝国,而是用其精打细算的专长,成为了教育圈的吴刚。”


从发展模式上看,与其它教育机构相比,朴新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其特殊的发展模式——安博式投资并购+新东方式投后管理。他没有像传统教育那样一个校区一个校区地扩展,而是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收购,然后拼盘上市。

 

当然,新东方系中不乏跨行创业的身影。李笑来摇身一变成为“币圈神佛”,去捯饬区块链了;死磕GRE的段子手罗永浩,也带着他的情怀去做锤子手机了;马薇薇靠着口才,在《奇葩说》上大红大紫后创办了米果文化。


当然,创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2017年3月,许建军宣布小马过河公司将破产清算,其曾在最鼎盛时期年营收达5600万元。


也有面临被并购的境况。2017年8月,啄木鸟教育被朴新教育收购;2016年6月,盛通股份收购乐博乐博机器人教育......


中国合伙人为何成“散伙人”?

 

《中国合伙人》电影的最后,三位合伙人分道扬镳,一句经典台词:“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时引起社会热议。


而现实中,俞敏洪、徐小平、王强将新东方做成中国教育第一股,被称为“新东方的三驾马车”,最终却也以“分家”收场。


被称为“新东方后三驾马车”周成刚、陈向东和沙云龙,只留下了参加过三次高考的周成刚,在今年6月以一篇名为《我曾以为,我永远不会离开新东方》的文章对外宣布,离开工作十四年的新东方。于是这个组合也不复存在。

 

同样,新东方托福“四大神授”:宁滨(托福听力)、于浩洋(托福口语)、杜昶旭(托福阅读)、史禺(托福写作),随着新东方名师流失潮,“四大神授”也各奔东西。


……


左三是李笑来,如今的币圈大佬,左四是罗永浩,现在是锤子科技创始人,右二是李丰,峰瑞资本的创始人,被称为最熟悉90后的投资人。

 

 为何新东方高管纷纷出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大环境

 

线下的培训行业逐渐处于萎缩的阶段。


招生成本、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是线下的培训机构三座重要大山,新东方在2013年开始在内部进行课程的标准化,控制培训机构的人数,都在降低运营的成本。据了解,新东方的薪资水平十年不变,甚至下滑,则可能是名师们“叛走”的直接原因。


在线教育的创业和投资却一片火热。



根据比达咨询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1季度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研究报告》,2012年-2018年,在线教育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预计2018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达到3456.7亿元。



桃李资本发布的《2018上半年教育行业融资并购报告》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领域已完成融资182起,披露金额的融资总额已达152.73亿人民币。

 

2、利益关系

 

实际上,新东方“离职”热潮在新东方上市前便有端倪。初创时,新东方三驾马车可谓黄金搭档,每人33%的股份,各司其职,但是新东方做大后,矛盾逐渐凸显。

 

首当其冲的矛盾是由于利益关系,新东方业务难以展开。其次是新东方早期管理层中有不少裙带关系。

 

为此,2000年,俞敏洪制订出一套统一战略,对学校进行股份制改革。即:第一合理的股份增发机制,让有能力新股东推进新业务;第二用10%的代持股份吸引新管理者,撇开裙带关系。


俞敏洪花了4年时间周旋在管理层、地方、部门之间,总算把松散合伙制变成真正股份制,但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大家对于分完股份后的权利分配仍存在分歧。


由于管理层依旧无法达成共识,最后,核心团队辞职的辞职、跳槽的跳槽、另起炉灶的另起炉灶。

 

3、创业基因和孵化体制

 

之所以有这么多高管、名师出走,不得不提新东方企业文化中自带的创业基因和孵化体制。

 

新东方有着一套“特殊”的人才培养机制,即通过“老师——名师——管培培训(英才计划、优才计划)——外地校长———四大校校长——北京管理层”的路径在新东方里完成个人价值的实现。映射了中国式创业的基础模式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同床异梦——同室操戈。


而这些似乎是为一个创业者所需的素质做好了准备:对行业的洞悉、忠诚的核心用户,大量的教师资源,极强的执行力,万人以上公司的管理经验和创造收入的财务能力等等。


有媒体曾称,确切地来说,是新东方类“分封制”的分校管理体系造就了这批最懂教育的管理者。


另外,新东方的各类学习课程都是从无到有,这在其内部形成了“谁出主意谁执行”的孵化模式。


这种模式相当于培养了一批持有创业项目的管理者,很多人后来的创业项目就来自于他们原本负责的业务。比如曾负责过新东方北京学校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项目的陈琦,创业的方向就是GRE培训。


所以,当遇到个人发展瓶颈或者职业天花板的时候,那些有过“内部创业”经历的高管和名师们自立门户也就显得相对容易。

 

与新东方的羁绊

 

即使出走,但这些创业者与新东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被冠称为“新东方系”。


新东方的高管离职似乎成了一种惯性,有人称之为新东方最大的“危机”,但俞敏洪倒是越来越淡定了。

 

此前,在新东方2015财年工作部署大会上,俞敏洪提出把新东方变成一个能为所有愿意在新东方创业的人提供最好创业平台的公司,并因此推出以创投为核心的新东方教育生态圈打造计划。

 

2015年1月,前新东方华北区区域总裁印建坤,创办了主营留学房产和海外旅行的“异乡好居”,并获超千万元融资,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新东方的天使轮融资,以及来自新东方管理层的众筹;


同年4月,新东方宣布投资乐博乐博数千万美元,乐博乐博的创始人侯景刚曾是新东方旗下泡泡少儿英语的市场部主管;


新东方三位元老徐小平、王强和包凡一宣布正式成为小站教育的股东,其创始人王浩也曾是新东方的一员。而在当天,小站教也同时宣布了对沃邦国际教育的投资。沃邦国际教育的创始人,正是新东方出来的王文山。

 

俞敏洪不仅真金白银支持新东方系创业者,并站台“赢在中国”“坐标学院”,徐小平、王强也挑起真格基金,是另一股对新东方创业群体感兴趣的资本力量。

 

写在最后

 

“不要因为走了太远,就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作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教育企业,可以说每个新东方人都头顶光环。“新东方前XXX”的标签,能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品牌附加值,无论是产品宣传,还是引入风险投资,都会是正向作用。

 

正如通用电气为世界500强企业输送了无数优秀的CEO一样,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黄埔军校,这未尝不是新东方的另一种成功。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企业创投联盟”,ID:cvcbang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MORE | 更多原创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